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切實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本報記者 朱寶琛
新一輪的交易所清理整頓風暴正強勢來襲。《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1月9日,由中國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深入開展一次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切實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清理整頓違法違規的交易場所,抓緊清理處置各類交易場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于防范金融風險,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國務院2011年11月份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簡稱“38號文”,決定建立由證監會牽頭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共有20多個部委組成,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并對各類交易場所的交易標的以及交易模式都進行了規定。
2012年清理整頓進一步細化。當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簡稱“37號文”),明確提出“未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準,不得設立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地方交易所由地方主導、地方設立、地方管理,在操作規則流程上帶有很強的不規范性,很多地方交易所的交易行為都帶有杠桿和比較強的衍生功能,發展小散戶,發展高風險的交易品種,把現貨當期貨炒,缺乏統一的監管規則。這些地方交易所應當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確立底線監管思維,只有具有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才能夠進入這個市場,同時應當建立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禁區”。
交易場所清理整頓自國務院相關文件下發之后,相關部門也已經多次出手。比如,2014年8月1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介紹,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6月底發出《關于開展各類交易場所現場檢查的通知》,決定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對各類交易場所集中開展一次現場檢查。重點檢查對象是貴金屬類、文化產權及藝術品類和股權類交易場所,以及投訴舉報和媒體負面報道較多的其他交易場所。
截至去年底,我國大宗商品電子類交易市場實物交易規模超過30萬億元。然而,近幾年來,有一類不以實物交割為目的、僅僅炒作虛擬標的,甚至操縱價格致投資者虧損的投機類市場日益猖獗,不少投資者上當受騙,涉及金額巨大。
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也點名了這些行為。
“這些行為不僅違反國務院文件規定,有的甚至構成嚴重違法行為,侵害廣大投資人利益,帶來大量的信訪投訴問題,影響社會穩定,亟待予以清理整治。”會議指出。
鑒于此,有業內人士判斷,2017年將會是場外市場的監管年和轉型年,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將會有一場監管風暴。“回頭看”活動重點排查在上一輪監管中已經通過驗收的交易平臺,交易品種方面還會重點針對貴金屬、原油,以及郵幣卡等新型交易模式。
早在去年11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已經透露: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已作出部署,各地正在對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摸底排查。
業內專家認為,清理整頓交易場所非常有必要,因為有的所謂交易所在發展過程中已經脫離了自身的功能定位,衍生出一些違法違規行為。對這些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有助于防止風險的進一步蔓延。
- 海軍遼寧艦編隊今晨通過臺灣海峽 2017-01-12
- 中國2016年“倒下”17名地市一把手 再現“雙落馬” 2017-01-12
- 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2017-01-12
-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尼日利亞外長奧尼亞馬舉行會談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