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郭佳)“因情成夢,因夢成戲”,400年前,明代偉大文學家、劇作家湯顯祖傾畢生心血凝結而成的《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以才華橫溢的手筆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寫紛繁世事,至真至情,并因每部作品都關乎“夢”,而被稱為“臨川四夢”。此前昆曲多有演繹,但一晚演盡“四夢”卻并不多見。1月18日和19日,北方昆曲劇院全新創排的《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將在天橋劇場登臺,屆時,北昆引以為傲的青春陣容將唯美呈現文學經典。
《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400年來一直被視作昆曲的救星與驕傲,雖是隔世之作,卻依然鮮活。此次創排,編劇、導演宋捷另辟蹊徑,用四夢的精華段落串聯起湯顯祖為情甘作使、夢留萬世馨的一生。萬歷十八年,40歲的湯顯祖任“南京禮部祀祭司主事”,他為官不棄忠正,閑散與戲結緣,是年《紫釵記》成功上演;萬歷二十一年,湯顯祖任遂昌縣令,他無法抗衡最高統治者委派的宦官礦監惡政,不得已掛冠回鄉,重新拿起中斷八年寄情戲夢之筆,終在萬歷二十七年五十壽辰日寫就《牡丹亭還魂記》;萬歷二十八年,噩訊連續傳來,其愛子赴考客死金陵,自己又遭吏部“浮躁”罪名被奪職,在憤懣中,他將筆直刺封建官場的腐敗和現實的黑暗——《南柯夢記》和《邯鄲夢記》應時而生……如此串聯,驚醒人生、以夢相逢,達觀、顧憲成、李志清等明代高僧雅士也出現在劇中,全劇游刃于豪放與柔美,形成細膩中不乏陽剛的“大昆曲”格局。
據悉,此次北昆邀來上昆的老生名家計鎮華以及早期“北昆四旦之一”張毓文出任藝術指導,于雪嬌、王琛、翁佳慧、朱冰貞、楊帆、張媛媛等青年演員,以及海軍、袁國良等老生名家都將加盟演出。他們將在追尋湯顯祖創作“四夢”的真實足跡中,呈現給觀眾湯顯祖一生的追求是什么?他有過怎樣的經歷?他的戲劇觀念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要寫“四夢”。
- 海軍遼寧艦編隊今晨通過臺灣海峽 2017-01-12
- 中國2016年“倒下”17名地市一把手 再現“雙落馬” 2017-01-12
- 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2017-01-12
-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尼日利亞外長奧尼亞馬舉行會談 2017-01-12